近期来,我国食品安全可谓乱象频出、险象环生,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较近的“黑心烤鸭”、海南省较大假酒案,从“塑化剂”到中国奶业被称“标准全世界较低”,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国人原本脆弱的神经,更拷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虽然频出召回和赔偿,但只是亡羊补牢的做法,能够安抚时,却无法从根本上杜国内食品安全漏洞、有效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要想堵住食品安全漏洞,在信息化日益发展、渗透各个行业的今天,在食品安全管理和监控体系中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已成为必然的趋势,IT技术已能够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了。
食品有着条长长的供应链,从农田到餐桌,涵盖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十余个甚至几十个环节,其中任何个环节出现问题,风险都会顺着食品供应链传递下去,风险传导性强,监控难度直很大。因此如何从自身出发,对食品安全在生产和消费全程形成全面有效的监管呢?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有整套“从农田到餐桌”涉及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的信息化安全管理和监控体系。
确保食品安全无忧 ERP RFID应双管齐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而这安监体系左右手就是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就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不可。
食品安全渴求ERP
食品安全管理的数据量大、环节复杂、技术要求高,而借助ERP软件技术不能实现事前、事中的主动管理和监控,而且也能做到事后的被动追溯。ERP能成为食品业安监体系的关键部分,不少人或时难于理喻,但从ERP的内容与作用或就能管窥斑了。
通过ERP的信息技术,食品企业可轻松实现:
是数据的科学准确管理。运用ERP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各种基础数据库,可高效管理食品安全信息数据,方便相关用户快速查询相关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安全生产技术指标、质量标准、投入品使用规范、产品标签及产品生产情况等,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实现信息共享;二是电子档案自动化管理。建立不同域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用于日常工作记录,这些可以为食品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全局性的信息服务。三是全天候信用跟踪。借用ERP技术,可对某种食品产品的市场状况、生产、销售、食品贮藏、加工、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记录,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有助于社会信誉的监管和建立,同时可快速高效地对问题食品进行溯源,迅速解决问题;四是有效的风险评估。利用ERP技术,采用国内或国际公认的风险分析方法,建立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可提前对市场形势做出评价分析和预测,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市场监管效率,降低产品的供应周期。同时对监控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评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形象。
以康师傅为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食品业的导企业,公司早在1992年就开始建立信息系统,集团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公司1997年开始导入ERP系统,目前集团研发、质检、生产、采购、存货、营销管理、财务等各个环节的ERP信息系统都已经完成。
康师傅ERP管理系统详细记录每次物料、成品送检的样本,并将各项检验的详细数据,甚至每个检验仪器的基础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管控,确保原物料与成品的质量。
公司原物料采购入库之后,公司会要求质量管理人员依据制度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的结果输入ERP系统,系统会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规范,决定是否进仓与如何处理。因为康师傅ERP软件系统会提前设定每种入库的原物料应该检验哪些特性、各项检验的标准值与上下限,品质管理人员将试验和检验的相关数据输入ERP系统之后,该系统可以自动确定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入库的原物料,判定合格后才能转到良品库,不能马上用于生产。
在康师傅各种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也会对正在生产的产品进行记录和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些监控的仪器协助做各种记录与监控。产品入库跟原物料入库样,须经过严格的品质检验,生产入库的产成品的各项指标也都会被输入ERP系统,只有检验质量合格,才能转成良品,并经过质量管理人员确认才能发货出库,售给各个厂商。如此,从上游供应商到原物料入库、生产、制成品入库,所有环节都要通过ERP软件信息技术加以控制和管理,可快速高效地对问题食品进行溯源,确保产品安全无忧。
而从市场管理的角度来看,ERP软件销售子系统亦使企业能及时准确了解产销信息。例如,每天全国各地的产品销售额、销量、库存,第二天早都会显示在康师傅管理层的电脑里,便以提前对市场形势做出评价分析和预测,力保做到有计划资源管理、市场有序销售,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为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全局性的信息服务。
可以说,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中大型生产企业,已经部署了先进的ERP系统和供应链系统,这些系统将帮助他们满足“跟踪和追踪条款”、提高产品安全保障的要求。
RFID高效追踪食品来源,进步保障食品安全
从食品行业的整个供应链而言,产品从供应商、制造企业、仓库再到经销商,这中前端阶段的食品质量管理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可是从经销商到零售商、商场,再到较终的消费者等后端阶段,期间环节也不少,运用ERP系统对食品进行追踪与管理就不太容易了。此时应用RFID管理就较为可行有效,可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从整体的高度来看待整个食品流通域,在抓好源头监管的同时,应认识到抓好食品零售商的监管,其重要性并不逊于做好批发商的监管。只有抓好零售环节的监管,整个监管链条才能完整。因此,除了ERP系统,RFID可作为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又个重要补充,其如车之双轮。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种快速、适时、准确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和信息标准化的基础,已在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广泛应用。RFID技术不能建立准确、完整的食品供应链信息,而且凭借其无线传输特性与物品标识的唯性和安全性,在标签上能覆盖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所有信息数据,完成90%以上的追溯食品来源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供应链零售后端部分,更是能大显身手,显示出其特作用。
据悉,如今在农业部948项目“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课题中,RFID技术应用于畜牧业食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饲养、防疫灭菌、产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个环节,全面引入标准化的技术规程和质量监管措施,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跟踪与可追溯体系。而据报道,今后美国对所有牛、羊和其它家畜都要从出生之日起就戴上耳标,耳标将由微芯片、RFID取代,从而实现科学的全程化饲养监控、安全化生产监控、市场化可追溯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目标。
荷兰屯特大学教授、Ambient Systems席技术官Havinga表示,目前Ambient Systems已经开发了第三代RFID技术,它不可以监控物品的装袋,还可以定位这些物品。旦出现温度变化等异常情况,它就会发出警告。除了动态跟踪和事件报告的功能以外,它还可以实现对冷链货架的寿命进行管理。如果在运输车上还有个传感器,还会捕捉有关食品新鲜度方面的各个参数。根据新鲜度多少来判断是放在货架上,还是应该先搁在储藏室里,以避免些新鲜食品的损失。所以这些RFID技术,对未来进步保障食品零售流通的质量与安检将有重大作用。
RFID高效追踪食品来源 保障食品安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物联网的建设,这对食品行业来说是个好的契机。通过RFID数字标签实现食品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尤其是从经销商到零售商、商场,再到较终的消费者等后端阶段,RFID将食品安全达到更好的可控制、可跟踪、可追溯,尤其是随着RFID技术不断提高,将较大限度地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
可以说,任何家食品企业在RFID的应用上捷足先登,必然也将在经营管理上捷足先登,脱颖而出。
关键标签:
ERP,ERP软件,ERP系统,ERP系统软件,ERP管理系统,ERP管理软件,电商ERP,电商ERP系统,电子商务ERP系统,WMS仓库管理软件,wms仓储管理系统,MES生产管理软件,ERP生产管理系统,ERP企业管理软件,ERP系统二次开发,ERP软件开发,ERP软件实施,ERP解决方案,集团财务软件,集团财务管控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软件,TMS运输管理系统,物流供应链软件,电商管理平台,scm供应链系统,scm系统,SCM软件,SCM
免责声明:
本文主要基于学习ERP知识、研究ERP应用及普及传播企业信息化管理为目的,部分观点来源于互联网。故此声明:凡本文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资料版权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若本文所选内容的版权所有人认为其作品不宜在此传播浏览的,请及时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站将即行给予删除。联系QQ:1226585416,电话:021-60190179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