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应用推动政府管理现代化

     电子政务及其相关信息化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对于政府行政管理有着为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先,互联网成为政府宣传的有力工具。我国历史悠久,有着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化,各少数民族地方也有自己特的民族文化。通过互联网络不但可以保护这些传统文化,使其发扬光大,而且还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其次在贯彻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电子公告,解释政府政策的意图和想法,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政策的意义、把握政策的变动和修改,减少政策执行的障碍。
    第二,互联网使政府管理动态化。传统管理的大弊端是管理活动的静态性和时滞性,即使存在某些动态管理的方式,也因成本过高和缺乏有效的技术而难以落实。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对信息的及时、全面把握、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使任何层面、任何行业、任何环节的管理活动和协调活动成为可能,使政府管理动态化。
    第三,网络化管理简化办事程序。电子政务使得相似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办事规则统、标准化和程序化,对出于本位主义、地方主义、部门主义的些烦琐规定则加以废除,使政策保持更大程度的统性。同时,电子政务要求增加工作人员的自主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行政组织也必须减少束缚工作人员手脚的些办事规定,使职员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电子政务及其相关信息化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有力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先,管理“硬件”、“软件”的现代化。电子政务的实施,使现代行政管理系统的管理组织运行日益技术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拓展,建立了许多人们从前无法想象的管理系统,管理越来越呈现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这是管理“硬件”的现代化。同时,在管理思想方面,管理者越来越强调办事效率,并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管理从定性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管理方法方面,具有广泛外延的系统方法,如全面管理方法、优选法、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线性规划、计划评审技术、技术经济分析、预测技术等等,将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并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同时,具有远距离控制、分布式统协调、动态网络计划等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也将成为可能。
    其次,管理参与者的现代化。其,从体力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电子政务条件下,行政组织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行政组织系统管理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强,新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而另方面,例行性工作的自动化趋势越来越强。这切使管理能力的好坏与知识和能力的发挥成正相关关系。其二,从职能分工型向综合多能型转变。电子政务为打破传统分工过细的工作安排提供了条件。方面,管理中的事务性工作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办公系统去做,另方面借助于继续教育和多技能培训,促使管理人员向综合多功能型方向发展。其三,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电子政务环境下,管理者要求更多地参与组织的决策,更多的灵活性,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控制,并更多依靠责任心来自我约束。
    此外,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还将发生如下变化:从例行程序到适应复杂性和不断新;从按顺序作业向并行作业和同步行动转变;从纵向交流到网络交流;从不信任和服从到对话式合作;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更快。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