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体化管理: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的主要途径

    对企业来讲,电子商务和ERP系统正如前端与后台、外部与内部的关系,两者息息相关。个成功的企业信息系统在运行期间,外部、内部任环节所发生的变化应能迅速传递到其它相关环节。比如说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在网上拿到订单后,应能立即将订单信息传递到企业内部ERP系统,以便采购、生产、财务、销售各部门组织安排原料、资金、生产和预售。如果企业前端的电子商务和后台的ERP系统脱节,会导致很多关键的信息和数据被封闭在相互立的系统中,从电子商务(EC)平台上获得的销售订单、市场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后台ERP系统中;同样,由于没有EC系统与ERP系统的集成,前台的EC系统也不能读取ERP系统中的有关产品的价格、客户等信息,造成前后台信息的脱节。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不能有机统,数据的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能保证,部门间重复着冗余的工作,不能对客户作出及时有效的响应,使企业工作效率下降以及运营成本上升,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大的损害。因此,企业的电子商务和ERP的整合势在必行。
  ERP与电子商务整合之后,企业的供需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办公业务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共享,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流程将更加合理、规范,衔接更加平滑,生产效率更高,库存占用资金更少。企业各层导可以迅速准确地得到所需信息,对市场作出较及时的反映,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较有效的决策。
  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的途径
  “整合”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有计划地合并、撤销或增加些业务部门。通过整合,以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外围环境,增强抗风险能力。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也正是为了以上目标而进行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现:
  先,软硬件重构。要确保ERP与电子商务更好地整合,软硬件的重构是项基础性工作,离开这个基础,ERP与电子商务整合就成了空中楼阁。在集成过程中,由于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提高,数据流量增大,对软硬件的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随之提高,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更新部分硬件设施。在规划和开发ERP与电子商务软件时应预留接口,为今后升打好基础。
  第二,业务流程重构。在业务流程上,电子商务应考虑网站管理模块、网上销售模块、网上采购模块和网上资金收付模块,ERP应优先考虑采购、生产计划、市场营销、销售、库存、财务等与物流、资金流密切相关的模块,ERP不能局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应基于Internet/Intranet实现作业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的变动应能及时传递到ERP系统,反之亦然。如ERP有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资金模块,而电子商务系统有网上销售、网上采购和网上资金收付模块,两者存在定的重复,在进行集成时,应在ERP的物流和资金模块中为电子商务系统增加个入口和出口,将电子商务纳入供应链和资金模块管理之中,实现统管理。
  第三,数据共享。如果个企业同时运行多套软件,不同软件之间数据的共享就显得非常重要了,ERP与电子商务之间也必须实现数据共享,如果不能共享,势必影响相互之间数据传递的效率与质量,有时甚至会产生错误的信息。实现电子商务端数据库服务器与ERP数据库服务器之间业务数据的双向通信既是系统集成的主要内容,又是系统集成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集成时,电子商务数据库和ERP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变动可使用中间件通讯技术SOAP传递,避免数据的不致和更新延迟,便于企业更好地进行业务活动。
  第四,人才整合。企业决策层在推动整合工作时,企业的所有员工必须在思想意识上有正确的认识,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复合知识。管理人员要懂定的计算机技术,技术人员要具备管理理论和商务知识。企业如果缺乏复合型人才,便无法有效地实现ERP与电子商务的融合。系统整合后,负责相同或相近模块工作的人员应加强沟通,协调工作,如企业网上采购和网下采购可以根据采购成本合理分配采购指标,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在这种全面集成的新系统支持下,消费者或客户在展示室或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方式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商通过EC-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方式完成物料采购、支付;经过生产制造,较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客户通过供需链紧密集成,实现物料不问断地流动,实现零库存。这样,企业就能较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