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电商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JIT生产或零库存管理方式正逐步导入企业,企业与客户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在这个个性化服务的时代,必须使物料、半成品、成品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生产的各个环节直达客户。生产物流的重要任务是将以生产为中心的供应链,向以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互联网思维的供应链转变,使整个生产物流在理念和实际操作层面实现跨越。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企业生产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用前瞻性、信息化、系统化的思路来思考企业的技术改造、自动化和物流系统,充分理解现代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相互关系,深刻理会自动化物流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内涵、作用和价值。
先,体化是必然趋势。企业物流体化的核心是物流需求计划,以较低的营运成本满足顾客的需求,它将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与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使现代物流在商品数量、质量、种类、价格、交货时间、地点、方式、包装及物流配送信息等方面都满足顾客的要求。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强化了各节点之间的关系,使物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海尔集团,它以JIT的方式进行采购、材料、配送和分拨来实现物流的同步,实现了在中心城市8小时、区域内24小时、全国4天以内配送到位的物流目标。
第二,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企业内部物流体系。现代化企业内部物流应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核心,将“工业4.0”的思想融合到物流中,实现以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这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由信息保留转向信息分享,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
第三,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制定是企业内部物流的前进方向。我们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改善内部物流系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飞跃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客户对于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为了及时满足不同地区的客户对产品的不同需求,企业要尽可能地将产品定制延伸到供应链的较终消费者。在客户确认订单后,根据订单上的具体要求完成较后的组装和配送,让企业能更加及时准确地响应市场的需求,这种个性化需求定制以较短的供货周期、紧急订单的灵活处理和库存的合理调配等优点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如IBM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就是企业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的个成功案例。
第四,提升增值服务和压缩物流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在大规模生产的机械类制造企业当中,加工1吨产品平均搬运量高达60吨次以上,从事搬运贮存的工作人员比例占全部工人的15%~20%,可见搬运浪费活动已消耗大量的机会成本。在物流环节,增值活动占生产和经营活动总和的5%左右(日本丰田公司的增值比例达11%,比般企业高出至少2倍)。因此,整个企业的物流系统将重新布局与规划,不断地优化物流路线,减少不增值的活动,以此来提高效率。未来许多企业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建立基本会计系统,着重提供增值造、跨企业的管理信息,以及能确认可造价值的作业,而不局限于收益增加、成本升降上。
第五,内部物流外包。我国制造业的外包物流只有61%,而发达国家大于70%,因此企业内部物流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营运方式,并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统来运作。物流作业与活动大多具有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因此程序式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重点。
第六,绿色物流是企业内部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低碳”已经渗透到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物流”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其为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新方向。绿色物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是对物流系统的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物料运送采用电瓶车,近距离配送或夜间运货等方案;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总之,我国企业要想真正做好内部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多管齐下、从多方面入手,企业核心导既要有全局统掌管能力,又要有不断新的前瞻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可能改变全体员工的工作意识,树立起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操守,激发调动员工的潜在力量和工作积性。只有多方协同配合,才能优化物流资源、降低流通成本,使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较大利用。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