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管理信息化。
当今市场在急剧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持续发展,较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已知彼。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业管理战略的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如集成条形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体,构建企业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
第二,生产经营的敏捷柔性化。
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已经难以依靠自身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在上个世纪末,美国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产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集成虚拟企业,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第三,横向体化与网络化。
以前企业为了追求资源的整合,往往借助于“纵向体化”来实现高度的控制,但是纵向体化却因为管理组织臃肿、业务域过于庞杂,造成风险增强、管理成本上升,所以从上世纪so年代后期开始,“横向体化”的供应链思想开始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较核心的东西:产品方向的和市场。“横向体化”形成了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的所有企业的“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
第四,物流系统化、专业化。
在此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作为商务活动的辅助职能而存在,其本身并不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域,其业务管理也往往是分散进行,没有总体统的协调和控制。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上升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环,其经营的绩效直接决定整体交易的完成和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商品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在这种要求下,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统,包括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从而使得物流活动能够从全方位、全过程、纵深化地得到管理和协调。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