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资讯:平台型OA选型五大误区企业需慎入

    近年来,基于平台型OA技术架构衍生出的平台型协同迅速发展,其功能在传统OA应用的基础上更增加了业务运营及协同应用,涵盖功能更为强大,因此也备受越来越多大型企业所青睐。然而市场上相关产品名目繁多,应接不暇,不少纷纷号称“平台型OA”、“平台型协同”的软件厂商更是让众多客户企业在选型时倍感无措,易陷入误区。如何正确认识平台型协同OA,博科资讯作为国内平台型OA软件的军厂商,将从专业技术角度对“平台型”、“伪平台型”协同进行深度类比和详细阐述。
  博科OA专家分析认为,平台型OA系统较大的特点是整个系统构建在通用的业务支撑平台上,使整个管理系统拥有强大的定制开发优势,易扩展、易集成,提高软件实用性。因此,与传统的OA软件相比,其鲜明的优势与特点还是非常明显、容易识别的。
  误区、技术平台与业务平台都是样的?
  当平台型协同(平台型OA)出现在市场的时候,获得广大企业的认可,其他的传统OA厂商也纷纷宣称自己具有平台,其实是混淆概念,所谓的平台,其实是个技术平台,在技术上处于个低层次水平。市场上很多软件厂商所使用的现有java平台或者.Net平台,构建其整个系统,其实并不具备核心的技术,其基本特征就是不具备插件模式,难以给第三方软件开发商进行业务开发。这类平台构建OA系统常用的功能,并产品化,借用技术架构使整个系统拥有定的定制、扩展能力,通常是预留很多API接口。
  业务平台,架构在技术平台之上,使用模型驱动开发,实现业务与技术分离,有统的元数据建模平台。具备积木式的可插拔业务插件,可以交付给第三方进行业务开发,具备统开发规范。业务平台是平台中高层次技术,拥有自己核心技术。业务平台厂商往往具备个完整的产业链,自己业务插件商城或者第三方合作开发商。真正的平台型协同,所有的模块都是个个业务插件,具备可插拔,可移植,可配置,可监控的特征。并且插件与插件之间可以相互调用和整合;在业务开发上不受接口所制约,能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
  误区二、表单技术就是业务开发?
  协同管理平台,可轻松维护表单或随时扩展业务需求应用,都少不了这个表单工具,表单建模不是所有系统的数据核心,也更是整个协同管理平台的核心所在。但是就可以说:拥有表单技术就能号称平台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个对平台型协同的较大误区,使用表单技术来开发业务系统,也许简单数据少、业务逻辑简单的系统,还是可以胜任,但是往往在项目验收之后,才发现系统运行越来越慢,操作越来也难用!表单技术越来越傻瓜,基本客户通过培训后就能使用,使用表单不需要了解表结构、索引、排序等等开发术语,更不需要了解数据流,业务流之间关系。当数据还少的时候,感觉挺好,但是随着业务深入应用、运行时间和数据越来越多,系统性能就受到挑战,并且业务发生点改变时候,用户的工作效率也变低而且感觉系统很笨。
    真正的平台型协同,必须具备数据建模、功能建模、表单建模、工作流建模、报表建模、性能监控等工具,能随着运行时间和数据的增加,可以建立索引,优化系统;通过各种工具的配置,维护数据关系;通过功能建模,改变输入方式,调整业务模型;通过报表建模,分析业务数据,甚至使用BI商业智能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建立分析模型。业务功能,并不只是收集数据,展现数据。还必须可以流程再造,除了工作流外,还必须有业务流的支撑,必须做到更快捷、更自动、更智能。表单只是解决人与人的交流,但是只有平台的支撑,才能真正做好业务,这就是平台型OA的业务管理优势所在。
    以博科OA为例,基于Yigo无代码开发技术的博科OA表单包括字典、单据、报表、多样式表单、查询界面、序时簿、迁移表;配置管理包括界面操作、子操作、扩展公式、表单状态等。完全取代了以往由软件开发人员主导、业务顾问参与的开发方式,而是直接变成由业务专家及高管理顾问主导,业务人员可以从业务视角出发,对产品或项目的业务原型进行设计建模,自动生成业务表单或应用系统。
  误区三、平台型OA等于项目型OA?
  平台型协同的柔性,具备功能开发和变更配置化的操作方案,对技术人员要求低,对需求变更的响应速度更快,大的提升了业务系统的敏捷性,灵活响应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业务需求和变更。但是,也有不少人会偏执的认为购买平台型协同等于定制开发,属于项目型OA范畴。实际上,只有伪平台协同才具备这种特点,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实施准则固然重要,但如果是用户要什么,我就开发什么,完全以满足、迎合用户需求为终目标。这样做较严重的后果将会导致实施前、后的系统完全变样,而由于系统不断的改来改去,出现运行不稳定的情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平台型协同就不是产品吗?平台型协同就没有管理思想吗?当然不是,平台本身就是个产品,也是可以容易安装,容易实施的。为什么需要平台型协同呢,博科的OA协同信息化专家指出:对公司下属各业务单元相互关系的管理,是公司战略的本质内容,协同是种战略高度的安排,以管理思想为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为基础的整体运营管理平台。所以,平台型协同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智慧:在实施时候,具备丰富的组件、组织模型、工作模式等协同思想,并能结合企业本身文化进行融合,较终达到改进组织效率、推动企业生态进化的目的。
    真正的平台型协同,强调平台,不是像某些协同厂商强加给用户的管理思想,而是融合企业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管理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彰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误区四、数据融合就是导数据?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推进,些企业内部往往上了很多的系统,只是根据当时各部门情况进行部署系统,使得各系统“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的平台,从而让信息成为“孤岛”。些号称平台型协同的厂商纷纷出招,宣称已经解决“信息孤岛“;但是,项目上马之后,给用户就是个导数据的功能,将其他系统数据导入到协同,可以供用户查询。这就是所谓的打破信息孤岛吗?不是,数据融合不是导数据。
  这种导数据建设方案只是解决数据展现问题,是融合的第层。只要往系统中集成个报表工具就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了;数据展现,也往往和门户技术进行配合,可以将其他系统的数据通过分析后,展现在门户的小窗口上,用户可以通过链接,单点登录到其他系统进行业务操作;融和的第二层次是数据互通,系统的数据可以和其他系统数据进行共享共用,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在ERP系统上发起表单,然后流转到协同系统中进行审批,再将审批结果返回到ERP中。在这个层次上,操作是体化的,在整体效率上提高数据的使用率和及时性,能更好的给企业导提供决策依据;企业与上下游供应链的数据整合,是第三步的融合,这里包括了业务模式共享,关系合作,数据安全等等问题,比如:如何与下游共享产品信息、共享客户信息、如何起项目协作等等;这个层次的数据更加集中,业务效率更高,能加智能化。这层次融合需要行业龙头、或者政府牵头, 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并建立公有云或者私有云服务。
    能够实现上述这三个层次的协同才是真正的平台型协同,平台之上,业务融合,平台之下,数据融合,并不只是简单的导数据!
  误区五、中小企业不需要平台型OA?
  这种观点认为,中心企业使用固定的功能模块就可以了,需要平台干什么呢?尽管产品型OA曾经在协同域内风光无限,但并不适用中小企业实际运营却是不争的事实。产品型OA被引进中小企业后,带来的通病是策略不清晰,落实不彻底;用来用去,就那么几个模块,其他的业务系统,也变成售前的忽悠,就是个摆设,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此外,产品型OA还会因为僵化的业务应用、隔的数据信息、离散的业务过程,给中小企业造成数据孤岛、流程孤岛,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套上沉重的枷锁。
  中小企业的要特征:“小”、“灵”、“快”,不管业务还是组织,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变化总比计划快,并且在关键变革上,更需要协同思想支撑。真正的平台型协同全面抽象管理业务要素,以“人”为中心,业务流为纽带,组合、关联各关键要素和经营资源;“与时迁移,随需即变,立俗施事,无所不宜”,这时候,平台型协同以其管理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引导企业方向,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通过组织变更、流程重组等手段,达到企业高速发展的目标。
如上所述,平台型协同是以管理思想为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为基础的整体运营管理平台,规范组织中的制度、事务和人文,激发员工新精神和集体智慧,让各管理者及时掌握各纬度决策信息,支持企事业单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顺利变革。
    作为协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博科OA协同办公管理模型&套件打破了传统OA的概念和模式,具有可视化、可自定义的表单与工作流配置功能,能快速构建和落实组织制度,实现高效协作、资源共享、移动办公等综合事项,并具备强大的二次开发及信息整合、扩展功能;同时,平台型OA还突破性地真正做到与PM、CRM、ERP、财务、HR等各类业务系统进行深度整合。其强大的“平台性”、“融合性”功能已在业内多家政企事业单位客户中得以成功实践运用。
  相信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深入和扩张,真假“平台型”协同的面目都将更为清晰可辨,其以“人”为中心、“业务流”为纽带的理念将会进步得到延伸,真正发挥平台型OA作为企业实施战略信息化平台的强大功能,为客户造更大、更长远价值。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