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进入中国,无疑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的管理提升起到了关键而深远的作用。 ERP对于中国企业的意义已不是个管理软件,它帮助中国企业搭建了信息化管理的坚实基础,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植入企业核心。但随着ERP软件的应用的普及,企业管理理念的提升,新兴技术的推陈出新,ERP管理软件的神秘不复存在,走下“神坛”后, 关于ERP的讨论、质疑、悲观论开始蔓延,越来越多的炒作成分让ERP陷入尴尬境地,很多企业在舆论导向下开始迷茫。
关于ERP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部分,部分认为随着ERP软件的普及,应用的逐步成熟,ERP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企业需求导向下的其他应用兴起——供应链、BI、MES等等。另部分则认为ERP 仍然主导着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依旧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管理软件,并将应用的深化定义为了所谓的“后ERP”时代。“后ERP”狭义的理解就是企业在经历多年的ERP软件应用之后,信息化的管理范围有延伸和扩大的趋势,从定程度上给予ERP管理的补充。更为广泛的认知是企业在实施了内部业务过程再造和作业信息集成以后的持续发展阶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之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与日倍增,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内存计算、社交网络等应用等新技术和架构不断新和完善,ERP内涵和外延都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在部分人悲观的看待“门庭冷落”的ERP或是盲目追求新技术新应用的时候,也有部分人从概念堆中冷静思考。其实在Gartner Group公司发表《ERP:A Vision of the Next-Generation MRPⅡ》(ERP:下代MRPⅡ的远景设想)的时候已经明确提出了ERP的概念,并提到了ERP的两个集成,即内部集成——实现产品研发、核心业务和数据采集三方面集成;外部集成——实现企业于供需链上所有合作伙伴的集成。总的来说,ERP之所以区别于上代的MRPⅡ在于ERP能“打破企业四壁,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需链,实现供需链制造”。如此看来,所谓“后ERP”时代的来临只是对Gartner前瞻性定义换汤不换药的概念翻炒,而非突破。
无论是何种观点,ERP已经进入了个深化应用的新阶段这是毋庸置疑的,技术的层出不穷,概念的轮番炒作都只是ERP市场发展的过程延续,作为信息化软件应用的主体的企业必须拨开“迷雾”,冷静看待ERP:
先,ERP全面进入深化应用时代并非OUT。就Gartner对ERP定义而言,目前ERP的深化应用向上延伸到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向外延伸到供应链计划,向内对质量进行跟踪管理,向深到精益生产、APS的应用,这些在上下游应用上的延伸和扩展,是对ERP定义的完整诠释和证明,也是ERP发展到定阶段的必要步骤,而不是进入另个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时代”。随着IT技术的日新月异,移动和内存计算等也融入到ERP中,同时,颠覆了传统认知的新的软件开发技术也使得ERP能够更简便、更快速、更柔性的去满足互联网时代企业多变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第二,ERP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冷落ERP并不明智。在ERP过时的悲观言论之下,很多企业开始绕开“ERP”或者游离在五花八门的信息化应用之中。其实对ERP的冷落是不明智的,中国的制造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并没有达到定高度,为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ERP必将继续支持企业以较少的环节、较快的速度和较有效的形式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第三,热潮席卷之后,需求仍是准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ERP”的认知时代已经不复存在,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企业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何实现ERP的深化应用?需要哪些IT技术支撑企业信息化管理?哪些新应用能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管理提升?ERP应用普及之后,企业还需要、还能做什么?等等这些才是新阶段、新时期企业必须理性思考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企业需求始终是选择IT应用的准绳,能够把握并实现企业随需而变的核心诉求仍旧是ERP深化应用的重要课题和方向。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