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博科资讯联手江苏省信息化协会 带领江苏省30位CIO及企业信息化人员走近博科的客户法尔胜泓昇集团
2019年7月11日,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研习社的第17期课程,在有着55年历史的法尔胜泓昇集团开课。这次课程的主题是“ERP与MES的一体化”,吸引了包括上海、山西、四川和省内30多位CIO与行业人士的关注,到课程现场一起探究这个“世界级难题”。法尔胜泓昇集团信息中心恰恰是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包含这个成果在内的金属制品行业解决方案在集团的第21届科技创新大会(2019)上被评为科技进步特等奖。今后两年,在集团体系的金属制品行业全面推广,也开始向社会提供这样的技术服务。
(授予讲师专家证书~)
观察心得
01
在智能制造如火如荼的今天,企业为什么又开始重新重视ERP与MES的“和谐”?
在学员讨论中发现,这个痛点在大部分企业没有被消除,而且是随着市场变化,个性化、小批量订单的日益增多,这个痛点在持续放大。从一个一般性的效率问题,上升到制肘企业发展质量的主要矛盾。比如有些企业需要专门设置四五位IT人员的岗位,对业务数据、流程进行“疏通”,通过人为干预来维持业务的日常秩序。为了保证订单的顺畅履行,被迫增加了管理协调人员以及工作环节。这在许多企业是屡见不鲜的。
一方面,我们在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方面不惜重金地投入,试图减少一线的工作人员,实现“机器换人”,另外一个方面是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在增加人员。表面上是“蓝领换白领”,实际上是在“白领”层面上又在产生大量冗员。企业的进化,应该是“系统换人”,这是我们上一期研习观察里面探讨过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企业重新重视ERP与MES的“和谐”呢?深层次原因是“系统换人”正在慢慢形成共识。客观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因为它们的数据交互不畅、出错,引起了面向客户交付的麻烦,而且这种麻烦的处理开始消耗企业越来越多的资源。
不划算了!
实际上不管是ERP与MES基于同一个技术平台,还是处于不同的异构系统,数据的流动越来越以“自己”的意志在进行,这个“意志”或许是我们还没有清晰认知的基本规律。
企业开始跳出信息化的技术层面来反思这个不爽的过程,看到了在业务主数据管理、数据的即时交互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原因,以及和客户、供应链有关的内外协同原因。
比如法尔胜的主产业钢丝绳,是一个典型的“重量换长度”的金属制品细分行业,从订单确认到加工生产,乃至交付后的运维与追溯管理,是一个数百个环节组成的“长流程”,这些节点之间都需要项目照应。数据的一致性就成为这个长流程秩序的底层逻辑。
我们不得不基于此来反思“看得见的自动化”与“看不见的自动化”。以及企业到底需要重视哪一种自动化。
02
数据流动的自动化
工信部信软司原副司长安筱鹏先生在近年的演讲中,多次强调这两者的差异。核心可以这样描述:
看得见的自动化——生产装备的自动化。( Physical)
看不见的自动化——数据流动的自动化。( Cyber)
前者就是我们上一节提到的,诸多企业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方面不惜重金投入,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立体仓库等等。这些是骨骼是强壮,不是一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而看不见的自动化,也就是数据流动的自动化,可以给我们带来可靠的日常经营秩序。保证在订单形成阶段,就可以一次性做对。
详细的可以见下图:
来源:安筱鹏南京2019年6月29日专题演讲 《数字化转型:本质、逻辑与路径》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表面上是企业的ERP与MES集成的问题,实际上是数据秩序的问题,使得企业的经营发生了熵增效应,整体的复杂度显著增强。怎么办呢?就要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
有一个统计数据表面,在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两个环节能够实现数据互通的企业比例达45.7%,但仅有18.7%的企业能够实现覆盖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互通。
反观法尔胜的信息化实践,在之前的孤立系统不能满足“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互通”的情况下,四年前重新选型,基于这样的目的来架构整个系统。
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充分认知的本源所在。在法尔胜信息中心分享中,我们发现,不管是用于采集在制品工序乃至工步环节重量的移动磅秤,还是用于识别搬运不便的盘条的二维码/条形码,以及坚强的主数据管控体系,都是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互通”。
本期学员课程心得
非常感谢本期学员的踊跃分享,以及苏信会系统架构首席专家陈红先生的专业出品与出色主持。
到本文截稿时间,收到了多份来自学员的课程心得,这些心得体会是本期研习观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并分享给大家:
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 财务主管-孙志雯:信息化是一个全员价值持续创生的过程
今日有幸参加苏信会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研习社课程,听取了法尔胜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受益匪浅。
企业的信息化与财务的服务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的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撑。财务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准确性,这就要求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及时、准确、完善。而及时性就要求从生产制造的前端一线工人开始就要参与进来;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信息化数据支撑。
因此,信息化的重点在生产制造的前端,即:最终用户的执行力和生产现场的管理:
首先,任何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经历:调研、现场整合、蓝图设计、流程梳理、系统设计、集成测试等环节,而这个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求有经验丰富的一线生产工人、技术人员、仓储管理员、计划员等等人员的参与。正如法尔胜的陈超老师所说的,一线工人的意见要搜集,我们再从中总结出最适合公司的流程或者改善,使得信息化系统能够真正的为工人们所喜欢,能让他们用起来。而这方面恰恰是容易忽视的。
只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了最终用户的需求,对所有流程梳理清楚了,才能够真正的做好企业的信息化,从而能够建立起统一的标准BOM,统一的物料管理,统一的多系统应用。
而当数据准确性不再有所怀疑之后,信息化人员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据的运用、分析上来。
其次,生产现场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
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写的《阿米巴经营》一书中所写的那样: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自己的阿米巴甚至为公司整体做出贡献,如果阿米巴领导及其成员自己制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感到工作的意义,那么全体员工就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价值,并努力工作。我们要激励全体员工为了公司的发展而齐心协力地参与经营,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成功的喜悦,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
这里强调了全员性的参与,对生产过程中的步骤、动作进行分解找出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来执行。并形成有效的记录。才能在上一个员工离去之后不至于耗费更多的时间来培养新人,或者是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生产延误。
因此,信息化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上几个系统,安排培训,员工能操作就结束了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改进的,主动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工作。
企业的经营决策者也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看到收益从而对信息化失去信心。而是持之不断的投入的一个过程。
苏州精濑光电 信息数字化部门主管-季正勇:先期考虑系统一体化有利于整体推进
自6月底我就在期待今天法尔胜的这次课程,一方面是可以详细了解ERP与MES一体化如何实现,另一方面朋友介绍法尔胜是一家非常棒的企业,值得来现场考察。今天如愿以偿,收获满满。
陈超老师系统地介绍了实施ERP和MES的过程,Yigo平台如何通过接口实现与NC的凭证分享,ERP如何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的流转,打通订单管理、供应商、采购、仓库和产线的互联互通。了解到正在建设的自动化仓储和AGV系统,如何通过MES实现少人化。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先后顺序。收益匪浅,意外的收获是,法尔胜现实版博科ERP与NC系统的分工合作,既保留了财务NC业务功能的使用习惯,又发挥了博科ERP兼容性和扩展性强的优势,可谓鱼与熊掌兼得矣。
王赟老师介绍的Yigo系统,跨行业应用、扩展灵活性以及无代码开发技术,产品特点让人耳目一新。
学习总结以下:
1.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2. 先期考虑系统一体化可减少后期的数据整合应用和分析工作
3. 系统是一把手工程,强有力的领导可以保障项目的实施
4. 实施主力一定是懂生产业务的IT人员
5. 集团平台化,业务统一
6. 长远看无论从成本还是效率角度考虑,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开发团队
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有限公司 精益兼信息化经理-陈礼:信息化的使命在于对公司的整体升级
1.震撼于法尔胜在信息化取得的成就,经过学习他们在ERP及MES实施的一体化方案,结合我们公司的现状,重新对我们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梳理,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
2.信息化不仅仅是机器替代人,更多的是公司整体管理流程体系的梳理、改进、升级,信息化的过程就是管理能力升的过程,用信息化拉动管理提升;
3.优秀的系统整体构架非常重要,它不但是信息实施成功的保证,也是提高效率、减少问题、统一数据的重要前提;
4.系统的操作尽量简洁、稳定、防错、易操作,这样才能保证操作者喜欢去操作;
5.所有系统都要提高效率为前提;
6.简洁、易操作的开发平台,对后期定制和维护方便性非常重要。
上海东风汽车零部件 CIO-施国胜:今后支持自主快速建模的系统对企业至关重要
2019年7月11日,参加了苏信会组织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研习社第17期活动,看了大家的研习心得,收益颇多,重复的就不写了,想从不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想。
在法尔胜魏总的介绍中,注意他说到一点:法尔胜也曾经上过某国外ERP产品,但不够成功。法尔胜作为全国领先、全球前五的钢丝钢绳生产企业,拥有三十余人的IT团队,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挫折的教训更值得借鉴。
法尔胜ERP、MES的成功,个人认为除了大家谈到一把手重视、调研需求充分、流程改善到位等方面,企业利用Yigo-ERP,可自主快速建模、个性化设计,也是保证其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与法尔胜陈超老师的交谈中,他介绍了正在实施MES的4个工厂,每个工厂的MES都要根据其特点重新设计,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可见企业可快自主速建模、个性化设计在MES实施过程的重要性。如果企业不具备此能力,那么预计MES项目的费用高、周期长、后续应变难,甚至项目失败的可能性都较大。
艾艾精工 IT负责人-庄宗翰:持续精益是成就信息化价值的基础
此行收获小结如下:
1、持续进行管理流程改善,才能展现数据化效益
2、结合地磅采集入库量,有效避免作业员输入错误
3、排产整体计划与单产线调度实施可明确切分
4、审慎决定物料编码维度,合理控制BOM结构
苏信会系统架构首席专家、共享CIO-陈红:长江边上的“璀璨明星”
法尔胜泓昇集团,国内500强,拥有钢绳缆索世界领先技术和生产能力,很难想象当初是做草绳起家,可贵的是年过半百依然生机勃勃,不愧是长江边上的“璀璨明星”。
今天的研习,展示了ERP—MES一体化解决方案、主数据及BOM治理、工艺过程管控、条码及自动称重的成熟应用、光传感自动检测、物联网、工业互联等,博科Yigo平台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干货满满。
同时其务实的实施理念,也值得大家借鉴。
1、强大的执行力,和推动信息化的决心
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3、集团化管控,消除信息孤岛
4、系统选型适合才是最好的
5、平台化开发,主数据统一
6、标准化和柔性化的平衡
7、打造自身IT团队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