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Gartner数据显示,80%的企业的业务正运行在IT系统之上,IT影响力已经遍布于企业的各个角落。离开IT技术,业务也将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随着IT在业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对于IT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转变说明IT再也不是停留在基础设施层面上的单纯技术,而是需要为企业的业务成效贡献力量的核心因素之。
企业发展到定程度,离开IT根本无法进行管理。原来的IT在业务流程里面是配角,如今,IT是整个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离开这环就无法生产。因此,博科资讯认为,未来CIO的关注点也将从单纯关注IT技术,逐渐转变为关注IT技术对业务的推动,关注IT对企业整个发展的提升。但让当前众多CIO感到苦恼的是,企业巨大的IT投入,仍然无法动态支持业务发展需求,IT与业务的脱节问题并未有效解决。于是,不少企业都会疑惑:IT与业务为什么会脱节成两张皮?
业务与IT缺乏体化规划
在博科资讯碰到的项目案例中,有许多企业在IT规划时没有考虑与业务融合,致使各业务系统立开来,且各业务系统之间相互不对接,形成多个信息孤岛,降低了数据资产的质量。例如,现在许多企业的ERP、OA、CRM、HR系统并没有共享数据等。深究其原因,是许多企业IT建设存在些问题:是企业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二是许多企业信息化工程规划中,不敢或不愿提出量化的效益目标,只停留在泛泛而谈上,从而为IT与业务脱节留下严重的隐患。三是企业信息化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IT建设中涉及流程重组、机构变化、骨干人员角色转换等棘手难题,企业决策层并没有统认识下决心执行。四是企业关注硬件网络的投资,而忽视软件和数据的资源,造成数据严重失真。
因此,许多企业在IT规划上只是单纯从技术角度进行IT规划,而不是从业务角度考虑技术投入对企业的回报。尽管采用了先进的IT技术,却依然不能提升业务上的竞争优势。所以,没有在业务发展的推动下,技术还只是支持要素,而没有更积成为的业务运营的引擎和推动力。
垂直业务体系导致IT与业务脱节不同步
为什么传统的IT系统不具备适应业务变化能力呢?因为传统的IT系统都是建立于垂直业务体系架构。从IT技术角度来看,传统IT技术架构必然带来IT基础设施的不灵活。因为以往IT基础设施只关注计算能力,或者只满足于企业当前需求,而忽视了灵活适应业务变化的能力,造成了IT资源设备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但却无法轻松应对变化的尴尬局面。
在垂直业务体系架构中,每个部门或每个应用都有自己的系统,所有的业务资源都是立的,后台IT资源也是专用的,不能实现共享。久而久之,企业堆积了很多的应用系统和硬件设备。当业务需要变化并提出新需求时,IT系统也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IT系统不具备适应性和成长性,所以,从提出需求到较终实现变化总有个延迟的过程,但这个延迟过程在以“快”、“灵”为显著特点的互联网时代将是个致命伤。
IT滞后业务的本质是部门协同观念不够
互联网时代,尽管IT对于业务的滞后响应是个非常严重的致命伤。但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之所以不能快速应变或者不能主动改变,个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表面上看是IT跟不上业务发展的变化,但本质却是部门协同观念不够。例如,方面IT部门像救火队员样奔波于各种故障与问题之间,但同样的问题、故障还会不断地重复地发生;另方面却是业务部门不断在抱怨是因为IT系统的不稳定和效率低下造成了业务系统的损失。实际上,这就形成了个相互埋怨和不信任的循环死结悖论。
Yigo软件“3D打印”满足企业随需即变的管理应用
对于以上导致IT与业务脱节不同步的原因,基于Yigo无代码开发技术的博科管理软件给出了业内有的IT及业务同步解决方案。因为Yigo内存计算技术真正实现了IT业务系统设计、调试、运行同步进行,即“所见即所得”的软件生产模式。而基于Yigo的软件开发模式是直接从较直观的企业业务流程设计开始,任何企业的管理者、业务人员或软件咨询顾问都可以提出修订、纠错、优化的建议。企业只需将实时的变化需求进行建模,即可根据设计好的业务模型自动“打印”出适合新需求变化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有业内观察人士指出:“博科Yigo软件“3D打印”技术完全满足了软件系统交付时间、成本、随需应变的需求,不使企业信息化自主设计成为可能,同时倡导并鼓励企业进行管理自主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相比较同行的传统做法,Yigo明显更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时代要求。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