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瓶颈与推进策略

    对于设备密集型企业来说,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改革的需要,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经营的要求。特别是随着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设备管理日趋精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管理要求,通过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受控已经成为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目前国内外类似的管理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AM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困难
    难度,工作意识和工作习惯差,长期以来,我们众多的设备管理线同事都是将视线集中在应付故障维修上。而对有规划地工作、积累维修维护知识、积累设备管理数据、分析设备运行数据等工作有所忽视。甚至许多基层工程帅在忙于具体工作后,对于工作文档的建立有抵触。
  难度二,基础建设不到位。众多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如网络、软件应用)建设多集中在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而线生产部门却相对薄弱。
    难度三,如何让企业导重视此项工作,需要艺术性的工作技巧。设备管理部门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由于不是盈利部门,因此往往会被忽视,而旦出现问题,由于平时基础工作没有跟上。拿不出数据和方法,这种情况下又会被导或生产部门埋怨,所以要在平时获得上部门和兄弟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是件难度不小的工作。
  难度四,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由于设备管理贯穿企业生产全过程,不涉及到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还和设备的技术有关,如何做好状态监测、检测和预防性维修,和不同的设备系统做好结合,确实是个挑战。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策略
  先,企业要有与信息化建设相对应的规章制度。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化迈向规范化的前提,是企业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的保障,是企业全体人员统认识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应用持续推进的保障。因此,企业信息化各项制度也正如其他的管理制度样,是通过系列的规定与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并易于执行,这些规定与措施时企业信息化的计划、组织,指挥、协凋、控制进行规范,实现对信息化建设与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的有效管理。
    第二,新系统与企业已有系统的信息共享。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新上系统和已有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出现。在企业中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应用系统,甚至同部门内部根据专业的不同也会分为很多单的应用系统,通过这些应用系统,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某方面的信息。这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可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前的这种互相立的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现代化的管用方式需要,这就需要有个良好的集成机制。在做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候,应该有相应的方案,解决企业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有导的参与
  企业导是企业发展前进的舵手,任何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企业导的参与。导能准确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这点对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信息化建设结果不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方向的项目。都是失败的项目。导有能力推动整个项目的实施前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阻力存在,通过导参与制度,可有效克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阻力,加快实施进度。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彼此协作,这时候需要导出面作相应协调。 
  第四,加强新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培训
  信息化培训的对象是企业全体员工,上至导,下到普通员工,必须人人参与其中,由于人们所处“角色位置”不同,每个人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和作用也各不相同,对信息化的的理解和态度也迥然有异,因此在信息化的不同阶段要针对不同对象给予不同内容的培训。
  第五,系统的二次开发扩展性
  系统功能的设计不是蹴而就,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同企业的管理变革同步进行。因此,在信息工作日常管理中,既要及时调整系统与企业组织结构、日常管理保持致,又要深入钻研。立足自己对姿态功能进行二次开发,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