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环境下企业如何制定致胜的信息化战略规划

    1、信息化体系要落实并匹配业务战略:信息化落实业务战略往往容易成为句口号。信息化作为种投资,必然追求回报,因此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上升到如何落实企业战略的高度上来,需要对企业战略解码与深度解读是工作的前提。分析战略落实的主要举措、关注点,形成战略主题集,并对每个主题分析其关键成功要素、衡量标准、依赖条件,基本实现路径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突出信息化的应用重点,并详细分析实现的路径,依赖条件,管理及业务变革要求,较终整合到整体信息化架构中进行通盘考虑。
    2、信息化建设模式由需求驱动向规划驱动转变:业界仍然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驱动模式由分散的、立的业务部门需求进行驱动的建设模式,典型的后果是各个域各自为战,局部可能较优,但难保证整体较优,后期在系统集成、数据整合等方面带来大量问题,系统架构混乱,维护成本高,集成难度大,系统越做越“沉”,成为企业业务变革、经营管理模式调整不可突破的障碍,成为管理变革和新的包袱。
    “规划驱动、架构约束”是解决当前信息化工作普遍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信息化的具体工作不应由立需求驱动,而应是在整体规划的情况下,由规划驱动,确保整体较优,整体盘棋,得到良好的整合和统筹。具体到单每个项目或者系统推进时,在技术和实现方案层面通过完整的架构进行规范和约束,按照统的架构进行子系统实现方案的准备和落实,确保整体架构的致性、稳定性、灵活性。
    3、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是不断试错和尝试的过程,企业信息化部门不是建设者,同时也是新技术应用的研究者,导入者,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建议先导入前期的研究规划的工作,选定应用重点和模式,不断进行试点推进。
    云计算:PAAS、IAAS等域容易理解,对于SAAS用户普遍关心的是如何和现有系统集成、部分个性化需求能否满足,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安全问题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是直存在的,不应用SAAS的模式企业信息安全方面样存在短板,况且大型的云服务商在安全策略和管理体系方面必然会胜过企业自身建立的企业信息安全体系。
    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热的不能再热的话题了,针对企业内部结构化数据的应用,传统的数据仓库和BI系统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把企业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实现大数据分析。针对外部社交网络,企业内部的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存储、挖掘、发现越来越被企业关注,大数据主要的应用方向将聚焦到数字化营销域、产品新、客户服务等域,对于传统ERP厂商来说,大数据在信息化规划时更是研究的重点。
    移动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除了现有的业务与管理系统向移动端延伸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GIS、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域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营销、销售、客户服务等管理和业务新,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商业模式的颠覆和变革,这扇门已经打开,门里能够走出什么,正在走出什么,都是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没有答案只有不断的尝试。
    技术架构:对于信息化有定基础的企业现在普遍关注系统整合集成架构,涉及到SOA、主数据管理平台等基础集成技术的分析梳理,除此外,还包括统移动技术平台、安全体系。在应用架构方面更多趋势是应用松耦合、数据紧耦合的模式,即企业确立核心系统,核心系统管理主要的核心业务规则以及主要数据规范,利用数据中心集中管理企业完整数据,主数据平台保障数据质量等方式,在核心应用系统之外将其他的业务应用外围化做松耦合等趋势。
    IT治理:从企业IT部门发展趋势,核心要求IT部门能够更加敏捷的满足业务和管理要求,需要更加贴近业务部门,成为业务和管理部门的助手。IT部门从规划控制、派驻IT的客户经理到业务部门、流程管理职能和IT职能进行融合、管理变革与信息化的融合、IT局部外包等、部门内部的职位设置和人员发展、不同的IT治理模式在不同企业组织和运作形态都不。
    总之,个好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定是站在企业或者产业的高度出发,从更高层面思考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果。规划成果的使用需要落实到多个层面,从具体项目的安排到和业务的互动与业务战略的匹配;从对需求的管控到投资模式;从人员治理到具体技术架构和技术路线的设计。规划的过程是用好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过程,也是和业务高层与IT高层形成共识的过程,更是企业CEO在IT信息化方面决策的主要依据。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