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进企业ERP软件是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如何获取ERP的企业价值是ERP实施应用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实践和研究活动主要关注ERP的实施过程,然而持续改进却是获取企业价值的ERP生命周期的“长尾”。克里斯安德森在其《长尾理论》书中揭示了传统需求曲线中过去常常被忽视的那条无穷长的尾巴所带来的巨大财富,而这理论也同样适用于ERP域。所有ERP实施方法论的较后个阶段都是个长长的尾巴,称为“持续改进”,并且被认为是企业获取价值的根本保障。
  erp管理软件持续改进是个伴随erp管理软件应用的长期过程,因此有ERP管理专家认为,erp管理软件持续改进需要与erp管理软件实施有个明显的阶段划分,对于多数企业来讲,实施项目的结束,完成了企业管理重塑的80%,这80%更多的是erp管理软件系统的共性特征,而真正体现和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部分是在共性特征基础上剩下的20%的个性特征的塑造。
    由于erp管理软件持续改进的长期性和个性化特征,这就使得这过程更难于管理和操作,方法之就是设定阶段性的效益目标和持续改进的关键活动。与传统信息系统相比,erp管理软件具有更高的战略地位,不提供基本的信息工具,而且在企业范围内建立起新的管理模式,逐步成为数字企业的核心。因此,面向持续改进的ERP效益评估,不要突出ERP的阶段性效益,更要反映出企业在管理模式、在重塑企业管理基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有业内资深专家认为,在对ERP管理软件的持续改进工作过程中有以下特点需要注意:
  先,持续改进是对管理的不断提升
  erp管理软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系统通过先进的管理思想规范企业流程,使企业获得效益。所以如何评估ERP的效益,成为持续改进的个重要课题。在ERP解决方案中对企业的愿景进行了描述,而企业的高层应该定期以此为标准,对整套ERP系统进行评估,确保系统的总体运行与系统运行的目标相致。持续改进是对管理提升的支撑,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业务的变化,同时企业对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诸多因素导致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组织、流程等方面的调整,相应的,系统要能支撑这样的变化。管理提升与系统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系统应用的深化同样可以促使管理水平的提升。比如系统里的平衡计分卡功能,要求企业的绩效体系有非常高的水平,这是个管理与IT应用相互交融不断循环的过程。
  其次,持续改进是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erp管理软件的持续改进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分析、修正。针对模块的应用先要做两项工作:方面要使已经上线的模块能够更平稳的运行,扩大企业效益;另方面是对系统已有但尚未应用的功能进行深度的应用。因为erp管理软件是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上线部分其实只是基本功能的基本应用,相对于系统本身具备的全部功能还差得很远。同时还有些业务不能直接满足,可能需要做些个性开发。
对功能深入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先要综合系统的功能,对已经在系统或者没有在系统中运行的流程进行分析:其次分析两者之间的运行差异,找到系统功能可以增强的点;再次,综合系统功能设计新方案;较后,调整运行方式并实施。
  第三,持续改进是技术和业务趋同的过程
    持续改进的过程应该是个保持系统与业务需要相匹配的过程。企业高层应该认识到,erp管理软件项目组不单单是个项目小组,同时也是个企业业务运作小组。它的作用不是维护系统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系统是否能够很好的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并同时提出业务流程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般来说,ERP项目小组由企业各业务部门骨干和信息技术部门的人员组成,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来自业务部门的成员还是来自信息技术部门的成员,都对企业的业务和系统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较清楚如何使系统和业务更好地融合在起。所以,这批erp管理软件冲项目小组的骨干成员都需要保留下来,只有他们才能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更好地使系统支持业务的发展。同时企业内部的信息主管在erp管理软件项目完成之后应该重新考虑信息部门的职责和组织结构,信息部门的职能应该从技术服务为核心转变为以解决技术和业务相匹配和融合为重点的过渡。在这个时候,应该重新定位ERP项目组成员的角色,因为他们已经不是项目开始之初只懂业务或只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他们已经成为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性人才,这是个企业在上完ERP系统实现持续改进所必需的人才。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