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普及,财务审计信息化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同时,随着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大范围铺开,业务审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内众多企业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但是,随着信息化浪潮逐渐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国民经济各个域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变革,计算机信息系统逐步成为承载各行业、各部门、各企业开展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同时,由于资金、技术、开发周期、管理、经验、知识产权等原因,这些信息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威胁国家财政、金融、国有资产和资源、民生、生态环境及国家信息等系统安全的潜在爆发区。面对新的形势,审计机关如何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事业的新的突破性发展?结合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该如何有效应对?
先,积探索联网审计,建立预警机制,前移审计关口,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等基础网络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处理业务、从事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借助网络建设和应用开发,以部门的预算跟踪及联网审计为试点,逐步探索各部门、各地方的预算执行及其他常规业务的联网审计工作,通过植入相应审计模块或软件,建立起预警机制,及时或实时发现违法违规事件,做到关口前移,逐步实现“三个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
其次,进步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结合信息化工作,改革机关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为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提供坚实的技术和组织保证。
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审计机关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搞不好,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观念的转变和树立、信息化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必然收到限制,必然影响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影响审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因。因此,应站在审计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本着对事业和队伍负责的态度,先应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导,保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为顺畅开展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联网审计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保证国家审计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第三,以信息系统审计为高地,重点揭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宏观功能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内部的信息系统将逐步整合,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也将逐步融合,“信息孤岛”的现象将逐步消除,审计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视角也必须逐步从转向般特殊、从“细胞”转向组织和系统。只有站在系统思维的高度,通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统筹兼顾相关信息系统的总体和具体情况,才能够充分扩展审计的视野,准确把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和控制环节,进而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点,并放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背景下通盘考虑,才能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宏观功能。
较后,以数据审计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微观功能
我国审计机关自建立以来,计算机审计经历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向计算机审计转变的两个阶段。通过多年的数据审计实践,我们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总结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开发了系列数据审计软件,成为审计人员开展数据审计的有效工具。在对银行、海关、电信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审计中,这些经验、技术方法和审计软件对发现大要案线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迈出了由以手工审计为主逐步向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关键步伐。应坚持以数据审计为基础,逐步使其成为审计人员普遍掌握的基础审计方法,加快完成由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的跨越。通过开展数据审计,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及时揭示国民经济各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微观功能。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据博科资讯发布的国内部针对审计管理软件应用状况的调研报告,2005年以来,审计管理软件就是企业管理软件市场个比较活跃的份子,2007-2013年更是其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成为管理软件市场上较耀眼的明星。未来的五年仍处于审计管理软件市场的井喷期,同时,审计管理软件与ERP、全面预算管理软件的交叉融合也将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审计信息化,正在成为ERP之后中国软件产业的个新热点。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