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实践中,供应链金融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授受信双方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企业往往建立了筛选机制,供应链成员也是经营、财务和信用层面评估之下的优胜者。又因为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成员有严格的管理,进入供应链后,双方都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而对于进入大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的中小企业来说,资格本身就是个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会维持这种关系,避免因为贷款违约等事情影响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这种声誉减少了中小企业受信中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供应链融资中的中小企业自身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这固有的高风险问题无法回避。因此,只有通过风险管理新技术,来着力解决这风险,优化供应链融资模式,实现供应链金融链条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着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但后两者是外生性风险,是自身比较难以控制的,所以这里主要分析信用风险,即内生性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并借鉴信息管理技术,博科资讯供应链金融管理专家表示,可以构建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优化。
建立这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信用风险产生的较主要原因。在这个平台上,所有供应链上的企业(如果它想融资)都可以在上面注册,并有立的页面,上面记录了该企业的每笔交易的具体情况,并且每笔交易需要它的上下游核心企业进行点击确认,这样可以确保每笔交易的真实性。比如,对于A企业(供货商)和B企业(核心企业),A企业在向B企业供货后,就在自己的网页上记录这笔交易的详细情况,再由B进行点击确认,由于这涉及到B企业自己的利益,所以B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帮助A企业作假。这样做可以让银行在查看A企业的所有的交易真实记录后,对A企业进行评估、融资。出于企业信息的私密性,重要的信息只有处于这条供应链上、与企业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企业与银行才可以看到。
这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交易信息:企业的每笔交易的时间,产品,数量,金额以及交易的上(下)游企业。
财务信息:企业的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可以让银行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流出入情况,进而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纳税信息:纳税额是反应销售额较好的指标,纳税额越高说明企业的销售情况越乐观。
除了上述信息,企业可以自行加入相关的有利于融资的信息,比如分红情况、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书等等。
这种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几个好处:第,可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银行要调查每笔业务的交易背景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和费用,利用信息平台就可以大大的减少这笔成本,又因为供应链融资本身就是自偿性的贸易融资,遵循“借笔,完单,还笔”的原则,每笔交易都分开记录,确认时间缩短,效率提高,使整个供应链更具竞争力。第二,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记录自己的存货,生产情况,这样所有的节点企业能够迅速地掌握上下游各节点的库存状况,生产计划以及市场需求预测等信息,从而及时准确地调整自身的经营计划,也使信誉链内企业在共享的同时,能与链外企业相互联系,使边际信誉度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信誉的“乘数效应”。第三,银行看到需要融资企业的信息后,如果觉得这个企业运营良好、信誉度高、与核心企业有着持续的真实贸易背景,可以对其开展其他业务,比如保理业务等,更多方式的给中小企业融资。
此外,为了激励企业能够提高信用,可以设立个“正向激励”机制,企业每次按时还款后,可以给企业定的激励,比如加分制,企业的分越高说明企业还款越快,信用越好,银行在以后的贷款过程中可以给予定优惠,比如,降低价格(即利率)。
博科资讯供应链专家表示,建立个企业、银行,物流公司间共享的信息平台,有助于降低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可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减少企业因为缺少融通资金而丧失发展好机遇的可能性。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