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资讯:如何构建敏捷供应链的信息化应用

    制造业供应链关系需要敏捷能力
    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影响,制造业供应链的也正在快速的演变,目前,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有了足够的技术作支撑的情况下,供应链协同已经成为业界主流,所以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促进了供应链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供应链内的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普及之前,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还处在分蛋糕的利益分配模式,在这个时期,不论是物流域还是生产域的信息流都是不对称的。现在的企业由于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撑,供应链上下游,转变为以协作共赢为目的的关系。上下游企业围绕客户需求,通过高效的协同,信息的共享使生产成本、物流成本越来越低,并且不断地把市场做大,并共同分配利益。
    而供应链共赢需要上下游企业的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业务沟通、高效的业务协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所以供应链共赢需要敏捷的供应链。那么,什么是敏捷供应链呢?博科资讯供应链管理专家将其概括为在合作、竞争动态的市场环境中,由若干供方、需方等实体(自主、半自主或者是从属)构成的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动态供需网络。其中,实体是指参与供应链的企业/企业内部业务相对立的部门或个人,具有自主决策权的实体称为自主实体。供方和需方可以是各类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较终用户。“动态”反映为适应市场变化而进行的供需关系的重构过程。“敏捷”用于强调供应链对市场变化及用户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敏捷供应链的定义,强调了供应链对市场变化及用户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所以供应链关系的优化,其敏捷性是重点。
    制造型企业实现敏捷的挑战
    博科供应链专家还表示,国内制造业要实现敏捷的供应链,还面临着以下问题:
    先,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
    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并不是指企业缺少信息系统的支撑,所谓的信息化建设薄弱,是因为国内企业发展的历史跟信息化发展的契合度有偏差。国内很多的企业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ERP系统,但这些ERP系统在使用上是很落后的,很多企业系统实施了以后用不起来,或只使用了其中个单的业务功能,而不是整个ERP协同。
其次,企业间合作缺少有效的信用体系支撑
     国内很多企业已逐步与国际化接轨,但是在这方面国内的企业仍处在弱势。各类违约情况在国内企业频现,这种情况对企业是不利的。早几年国内的工厂,特别是制造企业被称为世界工厂,因为对于频频违约的国内企业来说,国际化的大公司是不会愿意与其进行深度合作的,只是把其作为个生产车间。
    第三,企业缺少协同设计
    现代供应链的主要的特点就是协同,目前国内企业的制造协同做得比较好,已经和国际接轨,但是协同设计的概念在国内并不普及。随着供应链的发展,协同设计会越来越重要。
    较后,客户需求的快速多变性和企业产能失控
    客户需求的快速多变性和企业产能失控是全世界企业的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如何控制这些变化,如何让企业的产能相互匹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在手机制造行业里有个流行的概念是“饥饿营销”,但是这并不是企业真正的营销手段,饥饿营销的背后,是产能不足 。单纯的增加产能不无法解决问题,更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通过外协制造,实现产能较大化利用,但前提是,具有高效可控的供应链协作能力。
    如何构建敏捷供应链的信息化应用
    对于企业如何构建敏捷供应链的信息化应用,博科供应链专家认为,先要认清企业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信息化系统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企业内部生产协同使供应链业务协同成为可能,而MRP和ERP则是供应链的基石。
    其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制造业的信息化是从MRP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的,MRP、MRP II、ERP、SCM这几者之间是发展与包含的关系,而不是取代与否定。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将已经建制的系统真正运用起来,配合企业的发展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较后,怎样利用EDI实现企业间的高效协同也是供应链管理的个重要的方面。EDI使供应链沟通更高效,协同更敏捷。EDI技术是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逐步的成长起来的,是供应链管理的个重要的成熟工具。博科资讯的EDI专家表示:“以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EDI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个商业问题”。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