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资讯应邀参加2011年第五届中国冷链产业大会暨中国冷链企业袖年会

    11月18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以“中国冷链产业转型升”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冷链产业大会暨2011中国冷链企业袖年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业内知名企业的嘉宾代表以主题发言、互动对话等多种形式碰撞观点,探讨冷链企业转型的新方向,技术升的新趋势,管理升的新策略。


    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高咨询顾问周胜华、山东荣庆物流总经理张卓、快行线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军等人就我国速冻食品配送现状展开头脑风暴。中国的冷链不冷问题长时间存在,对于速冻食品而言,冷链物流服务的优劣直接关系产品品质甚至企业品,特别是随着速冻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布局的调整、产销两地格局的变化,冷链物流体系规划的合理性将对企业自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究竟如何对冷冻食品的全程冷链控制才能保证冷链物流不断链?是值得业内人士思考的问题。




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高资讯顾问周胜华参加了针对我国冷链物流配送现状的问题讨论



 


    现今冷链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从07年冷链行业兴起,经过起步发展阶段,现已初步形成“连点成链”、“结链成网”的趋势。然而目前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据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目前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达80%-90%,东欧国家约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些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较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新鲜、安全、健康的生活是民生的根本,日益旺盛的冷链市场,对冷链的信息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也相继出台相应的政策,调整国家产业结构,加快冷链行业升。


    国家发改委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财政部、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的通知》中提出,要在全国多个区域建设从产地到销地的冷链系统(周转冷库、冷藏车、冷柜、制冰机);发展冷藏集装箱运输,优化组合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扶持公路、铁路、海路冷链运输,同时,加强冷链物流配送设施设备配置(周转箱等),加快冷链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科技部也从过去更多关注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转变为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冷链物流域,“十二五”期间将重点研发冷链物流新装备和新技术。从立项和正在立项的科技攻关项目看,“十二五”时期投入的科研经费明显多于“十五”的科研投入。


    在行业高速发展时期,为了推进冷链物流诚信发展,实现公平经竞争,冷链物流市场应该从冷链现代化和食品药品安全出发,有力加强和投资开发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普及卓有成效的全国性冷藏供应链配送网络系统,搭建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冷链信息化促进冷链物流的优化,整合资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诸多利好形势,也为博科资讯冷链管理软件CAD成为行业主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博科资讯冷链物流解决方案以3T(贮藏和流通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原则为出发点,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包含低温设备管理、温度湿度监控等冷链物流特殊功能在内的全套物流服务,支持RFID、GPS、GPRS和GIS的集成应用,可实现客户和合作伙伴间业务的高度协同,增强物流服务的适应性、应变性和监控能力,实时应对瞬息万变的需求变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对物流运作的统调度与监控,实现运输路线较优、库存质量较佳、货物组配较合理、物流成本较低的目标。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