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咨询:ERP物流信息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及其难点

    物流信息管理模式的优化
  将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硬搬到ERP系统上去,方面企业获取了大量、及时、准确的物流数据。另方面,面对这些“海量”的物流数据。企业不禁为之惊叹:怎么会是这样的呢?难道我们的员工每天忙着输入数据,各部门都要求增加人员,就是为了报告这些数据吗?
  确实,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了信息”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得不体会企业目前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处境。我们能不能做个限定,在企业有限的管理目标前提下,设计个适应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让物流信息在限定的范围内“跑”,让企业有能力管理来分析、控制这些物流信息呢?
  博科物流供应链专家对此表示,企业必须走出传统的思维模式,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优化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其中,需要优化的设计需求包括:
  1、推行集中式仓库管理模式,减少仓库设置,减少物流节点。
  2、工作中心不按工序设置仓库,采用“在制品货位”管理技术。
  3、深化加工订单的应用,采用JIT中拉式管理技术,用加工订单驱动物流。
  4、用加工订单中拉出料表替代工序间的“料单”操作。
  5、利用“工序完工”反冲功能,替代工序间的“发料单”操作。
  6、利用ERP成本中心自动记录生产成本。
  7、利用ERP历史事项处理数据库的功能自动记录物料交接记录,甩掉传统的凭证管理。
  物流信息管理模式的关键思想是较大限度地利用ERP系统中的工作中心、成本中心、历史事务处理的自动记录的信息,减少或去掉手工单据。它可以使:
  1、企业的物流节点少了三分之二;
  2、采用ERP加工中心和加工订单功能。结合推行加工订单配送物料管理制度,控制料的数量、品种和配送时间,取消工序之间的、发“四联单”操作;
  3、激活成本中心的功能,让ERP系统自动记录产品生产成本;取消产品成本的手工记账操作;
  4、利用ERP软件自动记录历史事项处理的功能存储单据凭证,取消人工、发“四联单”保管;
  5、ERP系统仓库设置减少了四分之三;
  6、物料编码减少60%;
  7、上机操作时间减少厂三分之二;
  8、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事前,通过对加工订单的管理形成按加工订单料管理模式;事中,按加工订单发料,加工,自动记录生产成本;事后,加工订单完工以后,由ERP系统自动记账(历史事务处理自动保存(、发)凭证),事前,事中,事后按时有序地连动与控制。
  9、成功推行了车间“零库存”的管理。
   物流信息管理模式优化难点
  优化的难点是成本中心管理部分,它将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的工作方式,但是物流、加工中心、历史事项处理记录凭证是操作性很强的。
  通过优化物流信息管理模式,懂得了ERP信息系统的应用好与坏与企业ERP系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设置有关。如果设置与企业的管理相“匹配”就运行得好,见效益快,如果设置得不好,投入再多的资金,参与再多的人员,也会忙而无效。
  目前,在我国虽然有许多企业ERP上了线,但是实际应用面临着严峻形势,例如“高投入,低回报”现象,也有不少企业处于“持续不断地信息资金的投入,又无法计算回报率”的状况中。因此,在信息管理应用方面如何做好管理信息需求,如何防止企业信息“过载”导致信息资源的效率下降,信息成本上升,如何构建个适合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无疑是企业以及IT服务商值得研究的课题。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