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ERP系统产生物料转移和生产计划,生产人员根据相关信息完成物料转移和加工操作,是信息流向物流的转化,属计划执行阶段;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带动物料信息的变化,是物流向信息流的转化,属信息反馈阶段。计划执行、信息反馈相辅相成,确保了物流与信息流的致。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物流与信息流是往往不完全同步,其突出表现就是账物不相符。究其原因不外乎二点。其计划执行阶段,计划的制订必须得到资源的有效保证。数据来源不真实,计划执行起来就会偏离。其二信息反馈阶段,计划必须依靠信息反馈来不断修正。信息反馈的不及时或者没有反馈就会导致计划执行失真。因此,就有必要建立动态监管的机制来保证执行反馈良性循环,保证计划的正确执行以及正向改进和完善。
般来说,只有账物相符率达到90%以上才能确保计划的准确性。而据博科资讯所调查,离散型装备制造业的部分物料账物相符率在80%左右,甚至于有的在60%~70%之间。账物不相符往往导致库存物资超高、资金积压、因缺料导致生产进度滞后、财务报表失真等等后果,使ERP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果。计划的准确性来源于数据的真实,所以基础数据的准确、有效是ERP系统正常运行的至关重要的基石。
常见ERP账物不相符原因
通过调查统计,常见账物不相符原因分类如下:
1、在收、发各项财产过程中,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错。
2、在财产发生增减变动时,没有填制凭证而登记入账;或者在填制凭证、登账时,发生计算上或登记上的差错。
3、在财产的保管过程中,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4、由于保管不善或工作人员失职发生的财产残损、变质与短缺,以及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差错。
5、由于人为原因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等而造成的财产物资损失。
6、因未达账项或拒付而引起单位之间账账不符等。
解决ERP账物不相符问题的思路
从管理层面而言:导要高度重视账物相符的基础管理,抓实账物相符的致性。
1、成立由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ERP运监组织,主要负责ERP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监控监督职责,负责系统、业务的应急处理,负责系统的持续改进、再完善工作。快捷的应急处理和持续改进是系统稳健运行的根本保证。
2、职能部门密切配合ERP运监组织,加强数据监控,并制定合理期量标准,切实维护账物相符致性。
3、建立抽查-通报-整改-复查的机制,运监组每日抽查,次日通报,下周复查。抽查从高成本和紧缺物料开始,逐步推进。
4、抽查、复查结果由主管导审批,考核结果每月公示。
从执行层面而言:班组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较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因此将班组纳入ERP管理范畴,将物料责任主体落实到班组是很有必要的。将班组物料信息与调度日报直接挂勾,通过调度的监管促使班组的账物保持致。
1、物料交接方面:建立相互监督机制,分管调度对车间-车间交接负责,班组对车间-班组、班组-班组交接负责。
2、不合格品方面:班组必须对不合格的存放、处置负责。发现不合格品必须在当天发起不合格品处置流程,调度跟进流程进度。
3、完工汇报方面:班组报工由分管调度审核,主管调度监管。
从ERP软件本身而言,随着企业管理、业务的拓展需要,ERP系统也须与之俱进,持续完善系统功能。而ERP应用覆盖面的扩大、数据量的激增也使得ERP系统的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要保持ERP系统的活力就必须进步完善系统功能和提高系统性能。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