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库存控制暴露出的问题
1、缺乏供应链的系统观念
虽然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取决于各个供应链节点的绩效,但是各个部门都是立的单元,都有立的目标和使命。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的。甚至有可能是冲突的。因此,这种各自为政的行为必然导致供应链整体效率的低下。大多数供应链系统都没有建立针对全局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这是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企业采用库存周转率作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但是没有考虑对客户的反应时间与服务水平。实际上,客户满意应该始终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项重要指标。
2、缺乏准确的交货状态信息
当顾客下订单时,他们希望知道什么时候能交货。在等待交货过程中,也可能会对订单交货状态进行修改,特别是当交货被延迟以后,次性交货非常重要。但是必须看到,许多企业并没有及时而准确地将推迟的订单引起交货延迟的信息提供给客户,这必然会导致客户的不满和再订货率的下降。
3、忽略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订货的前置时间、货物的运输状况、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的时间、运输时间、需求变化等。为减少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先应该了解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程度。很多企业并没有认真研究和确定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错误估计供应链中物料的流动时间,造成有的物品库存增加。而有的物品库存不足的现象。
4、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供应链是个整体,需要协调各节点企业的活动,才能获得较满意的运营效果。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为了应付不确定性,都设有定的安全库存作为应急措施。问题是在供应链体系中,组织的协调涉及到更多的利益群体,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和信息透明度。为了应付市场的波动,企业不得不维持个较高的安全库存,付出更高的代价。
组织之间存在的障碍有可能使库存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各自都有不同的目标、绩效评价尺标。谁也不愿意去帮助其他部门共享资源。在分布式的组织体系中,组织之间的障碍对库存集中控制的阻力更大。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协调,组织之间需要建立种有效的合作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信任风险的存在更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合作不稳固的主要原因。
5、对客户服务水平理解上的偏差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好坏应该由客户来评价,或者用对客户的反应能力来评价。但是,由于对客户服务水平理解上的差异。导致客户服务水平上的差异。许多企业采用订货满足率来评估客户服务水平.这是种比较好的客户服务考核指标。但是订货满足率本身并不能保证运营问题.如家计算机工作站的制造商要满足份包含多种产品的订单需求.产品来自各个不同的供应商,客户要求次性交货,制造商要等各个供应商的产品都到齐后才次性装运给客户。这时,应用总的订货满足率来评价制造商的客户服务水平恰当的。但是.这种评价指标并不能帮助制造商发现是哪家供货商的交货迟了或早了。传统的订货满足率评价指标,也不能评价订货的延迟水平。两家都具有90%的订货满足率的供应链.在如何迅速补给余下的10%订货要求方面差别是很大的。除了订货满足率之外,其他的服务指标不容忽视。如总订货周转时间、平均再订货率、平均延迟时间、提前或延迟交货时间等。
6、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库存控制策略制定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在库存控制策略中应该反映不确定性动态变化的特性。许多企业对所有的物资采用统的库存控制策略,物资的分类没有反映需求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中。多数是面向单企业的,采用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企业内部,库存控制策略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7、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在供应链中,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要实现快速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必须实时传递这些数据。为此,需要改善供应链信息系统模型,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使供应链中的库存数据能够实时、快速地传递。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策略
1、信息共享
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对于信息代替库存,优化库存结构都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快速流动,不弥补了物流流动滞后的时差。而且,成为寻找供应链约束点的途径。以及优化库存资源的配置的决策依据。
2、实现供应链同步化
库存是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衔接上的停顿造成的。对于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等方面的信息流和物流实现供应链同步化管理。有利于供应链以尽可能低的库存成本提供较佳的服务水平,供应链同步化管理则将超越企业边界,建立端到端的供应链。
建立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转运中心和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配送中心作为中心仓库。集中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库存,不可以降低原来供应链中分散在各个企业中单仓库的库存成本,以便利用库存的集成管理。较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而且中心库存增强了供应链的同步化能力。
3、新运输集成模式
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传递和物流流动是很难同步进行的,时滞的产生和影响,推动了运输的发展。运输便成为加快物流流动、缩短物流周期和降低库存的关键。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需求批量小,以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间地理位置的远近不同,如果每个企业都按客户需求组织运输。显然会使运输成本大大上升。因此,必须统组织运输,实现运输集成化。混装运输和3PL。是运输集成化的两种模式。制造商可以鼓励分销商实行混装订货,这样用部车就满载了同制造商的多种产品,而每种产品相当于实施了小批量订货或频繁再供货策略,运货次数并没有增加,但是却保证了运输的高效率3PL可以同时服务于多条供应链,实现满载运输的经济化要求。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