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个ERP项目的因素有很多,数据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项,正所谓“正确的诊断源于准确的信息,准确的信息基于可靠的采集”。当我们抓住数据这个根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时候,我们距离ERP系统的成功应用才会越来越近。
很难想象没有数据的ERP是什么样子的。然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根据AMT的研究,在那些上线不成功或者上线后掉线的案例中,有高达70%的项目都有个共同的直接原因,那就是在数据上出了问题。有的是在数据还没有准备好,诸多数据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下就仓促上线;有的则是业务没有理顺;出现数多据的情况,不知道该相信哪个数据;还有的是上线运行后操作人员未及时更新业务数据导致系统内的数据失真等等。虽然数据问题的表现不尽相同,但较终的结果都是样的,那就是大家忙了数月得到的是个没有数据的ERP系统。
数据的重要性
经验表明,作为管理改造工程的ERP项目,花在系统实现和技术准备上的时间并不多,80%以上的时间是花在了贯穿全程的三大任务上,即全程的宣传培训、全程的数据准备和全程的管理变革。这三个全程缺不可,其中尤以数据准备工作量较大。说到数据在ERP项目中的重要性,恐怕没有人会否认。大家较常挂在嘴边的句话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以此来表达对数据的高度重视。然而数据问题成为ERP项目高失败率的主要原因之这不争的事实,又不得不让人反思症结到底在哪儿。
为什么数据是个大问题
很多企业在没有上信息化之前使用手工方式进行管理。手工方式下的数据,更多的是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管理的。部门之间用单据进行业务数据的流转,部门内用台账进行数据记账,月底通过对账保持部门内和部门之间数据致。这种延用了几十年的管理方式,与利用信息化进行数据管理的思想和实现手段有很大差距。
手工数据的特点是:分散、口径不致、冗余、不规范。这样来,同数据在同时间点上,会在不同部门、以不尽相同的描述和内容表现出来,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是不致的。这显然与ERP所追求的同数据在系统中保持惟性、共享性的理念有很大差别。再加上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中的很多数据要么不全,要么账实不符,企业往往要在上ERP的同时清产核资工作,这无形中都加重了ERP数据准备的难度。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