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博科ERP:企业应该如何应对ERP实施风险)先,ERP管理软件本身的技术问题。以往引进的国外ERP软件大都是运行在大、中型计算机上。是种主机-终端机结构体系和专用数据库系统,多是相对封闭的专用ERP系统,开放性、通用性差,设备庞大,操作复杂,ERP系统性能的提升困难,这在中国有少数人能够使用和掌握。而且国外的ERP软件没有完成本地化的工作,例如在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方面与国内企业的管理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再有就是耗资巨大等,同时又缺少相应配套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这个问题也和ERP信息技术的普及密切相关。虽然从现在的主流认识来看,ERP软件的实施决不只是个软件产品的使用,而更是项管理改造工程。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管理工程是建立在ERP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而ERP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普及也就是近20年的事情。ERP管理软件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的历程。而在当时,国内ERP信息方面的人才都为缺乏,更不用说既懂计算机技术,同时也要了解企业内部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了。这是以往ERP系统应用风险高的个原因。
其次,国内大的经济环境。在八十年代,中国大的经济环境仍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或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时期,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强烈。而我们知道,无论MRPII也好,后来的ERP也好,都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到定程度后,尤其是出现了供大于求,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市场后,这样的企业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去改进管理。而当时计划体制下的多数企业,这样的动力是不足的,往往更多依靠政府部门等的外在推动。这不能不说是ERP实施风险高、ERP成功案例不多的个重要的潜在原因。
较后,ERP实施理论本身发展的不成熟和企业对ERP实施的误解。作为市场机制比较健全,企业管理水平比较高的美国,ERP软件应用的也同样走了段弯路——投入大量资金却并没有提高效率。这就不能不说是由于ERP实施理论的不够健全。传统的思想直把ERP的实施当作是个软件工程,往往更多的是着眼于如何把现有的业务用软件实现,其结果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并没有真正提高企业的效率。
进入九十年代后,管理学家们提出BPR,企业实施ERP则先要进行业务流程上的改变和重组,把软件的实施真正同管理的改进结合起来,上述情况逐步得到改变。由于ERP实施理论不够完善的原因,导致ERP使用后效率不高的例子,在国内也为数不少。另外就是思想认识上的障碍问题。ERP的推广涉及到企业管理方法、经营机制、生产组织方式、人员素质、管理基础和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是项系统工程,不需要有套规范的实施原则和方法来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组织和管理,而且要涉及到企业的每个部门,需要各职能部门间的紧密配合与相互协调,以及导的高度重视、亲自参与和各中层导及工作人员的统认识、统行动。
博科ERP提醒朋友们注意,以上列举的三种类型的ERP风险并不是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如市场体制的健全、IT技术和ERP软件的发展、ERP实施理论方法的不断完善、ERP思想的逐步传播都会使得上述的风险逐步降低。这也正符合般事物发展的规律,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
关键标签:
ERP,ERP软件,ERP系统,ERP系统软件,ERP管理系统,ERP管理软件,电商ERP,电商ERP系统,电子商务ERP系统,WMS仓库管理软件,wms仓储管理系统,MES生产管理软件,ERP生产管理系统,ERP企业管理软件,ERP系统二次开发,ERP软件开发,ERP软件实施,ERP解决方案,集团财务软件,集团财务管控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软件,TMS运输管理系统,物流供应链软件,电商管理平台,scm供应链系统,scm系统,SCM软件,SCM
免责声明:
本文主要基于学习ERP知识、研究ERP应用及普及传播企业信息化管理为目的,部分观点来源于互联网。故此声明:凡本文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资料版权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若本文所选内容的版权所有人认为其作品不宜在此传播浏览的,请及时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站将即行给予删除。联系QQ:1226585416,电话:021-60190179
Copyright © Bokesoft 1991-2020 沪ICP备05008428号